陸秀琴‧你被“綁架”了嗎?
07:41:00
下筆寫這篇評論之前,再一次看到朋友在臉書分享文章,題曰“死前一定要去的XX地方”,因而決定抽起原來的題目,談談這個現象。
如果你也像我一樣,喜歡上網,偶爾泡泡臉書或是各大論壇,相信你對於這類“死前一定要去”的系列文章不陌生。自詡小編者通常會在文章一開始就開宗明義告訴你:人的一生怎麼可以沒去過旅行呢?接著分享了一幅幅美不勝收的風景圖,看得人蠢蠢欲動,恨不得馬上背起行囊出遊去。
其實我對文章內容並不反感,偶爾還會從中得益,認識一些較為冷門的旅遊景點。然而對於類似“死前一定要去的XX地方”、“死前一定要完成的事”的標題,我卻是很“感冒”,因為感受到這類聳動的標題,潛移默化的能力實在太強了,會在不知不覺中扭曲了我們的價值觀。
有時我發現自己也會不小心“中毒”,我會很努力地達成別人告訴我“應該要做的事情”,例如去某地旅遊時必看、必吃、必買的東西;或是看著文章列出30歲人生應該要擁有的事物時,自動把自己歸類為不達標的“失敗者”。
當然,這裡提出旅遊只是舉例而言,我並非不鼓勵大家去旅行,反而認為有機會可以多出門遠遊開拓眼界。我想說的是,不要被這些“應該/一定要做的事”的觀念所綁架。
在這個資訊流通泛濫的年代,總會有些人(現在比較多是社交媒體)耳提面命地告訴你,應該要看甚麼、或是做甚麼,彷彿不看、不做你的人生就白活了,或者沒有跟著所謂成功的軌跡“照版煮碗”,你就輸了。
的確,世界那麼大、有趣的事情那麼多,值得我們好好探索。但要做甚麼、不做甚麼,它們的優先順序應該由你自己來決定,而不是讓別人幫我們決定。我所認識的朋友當中,有些人平常很少出國旅行,但空餘時間都會去當義工,為弱勢團體盡一份力。若然依據“死前一定要去”的標準,他們肯定是相當失敗了。但我所看到的他們卻是法喜充滿,並從中找到自我價值。
人的一生何其短暫,有人拼了命就想往上爬,也有人不愛汲汲營營而自甘平庸。無論選擇哪一種都沒有錯,重要的是,這是你發自內心想要追求的。人生有不同活法,要警醒自己被別人的價值觀“綁架”,別讓他人決定你的生活應該怎麼過。而事實上,人在死前“一定”要做的事情真的不多。(星洲日報/觀海聽風‧作者:陸秀琴‧《星洲日報》國際新聞組記者)
如果你也像我一樣,喜歡上網,偶爾泡泡臉書或是各大論壇,相信你對於這類“死前一定要去”的系列文章不陌生。自詡小編者通常會在文章一開始就開宗明義告訴你:人的一生怎麼可以沒去過旅行呢?接著分享了一幅幅美不勝收的風景圖,看得人蠢蠢欲動,恨不得馬上背起行囊出遊去。
其實我對文章內容並不反感,偶爾還會從中得益,認識一些較為冷門的旅遊景點。然而對於類似“死前一定要去的XX地方”、“死前一定要完成的事”的標題,我卻是很“感冒”,因為感受到這類聳動的標題,潛移默化的能力實在太強了,會在不知不覺中扭曲了我們的價值觀。
有時我發現自己也會不小心“中毒”,我會很努力地達成別人告訴我“應該要做的事情”,例如去某地旅遊時必看、必吃、必買的東西;或是看著文章列出30歲人生應該要擁有的事物時,自動把自己歸類為不達標的“失敗者”。
當然,這裡提出旅遊只是舉例而言,我並非不鼓勵大家去旅行,反而認為有機會可以多出門遠遊開拓眼界。我想說的是,不要被這些“應該/一定要做的事”的觀念所綁架。
在這個資訊流通泛濫的年代,總會有些人(現在比較多是社交媒體)耳提面命地告訴你,應該要看甚麼、或是做甚麼,彷彿不看、不做你的人生就白活了,或者沒有跟著所謂成功的軌跡“照版煮碗”,你就輸了。
的確,世界那麼大、有趣的事情那麼多,值得我們好好探索。但要做甚麼、不做甚麼,它們的優先順序應該由你自己來決定,而不是讓別人幫我們決定。我所認識的朋友當中,有些人平常很少出國旅行,但空餘時間都會去當義工,為弱勢團體盡一份力。若然依據“死前一定要去”的標準,他們肯定是相當失敗了。但我所看到的他們卻是法喜充滿,並從中找到自我價值。
人的一生何其短暫,有人拼了命就想往上爬,也有人不愛汲汲營營而自甘平庸。無論選擇哪一種都沒有錯,重要的是,這是你發自內心想要追求的。人生有不同活法,要警醒自己被別人的價值觀“綁架”,別讓他人決定你的生活應該怎麼過。而事實上,人在死前“一定”要做的事情真的不多。(星洲日報/觀海聽風‧作者:陸秀琴‧《星洲日報》國際新聞組記者)
0 评论